
当下创始人都越来越理性专业了,很少再见到有企业还依赖外部做战略咨询。花哨的战略PPT100页,千言万语最后还是一句“遥遥领先”“要XX找XX”的传统SLOGAN,或是玄虚编造的品牌故事,如何落地?
如何不依赖外部咨询堆砌PPT,靠内部团队自己,从0到1自己落地品牌战略?如何清晰的先复盘过往的品牌战略结果?如何清晰的梳理内部的品牌战略?如何避免落地一团乱、碎片化、难以落地?
品牌战略落地时候,许多企业误以为必须依靠外部咨询公司来制定。
然而,依赖外部咨询公司是一个重大误区。花上千万去依赖外部咨询公司不仅浪费了资源,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,而时间成本对创始人和操盘手而言才是最昂贵的。时间窗口一旦错过,企业可能会付出远超过几百万的代价。
品牌战略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咨询公司,在企业内部完成。内部团队可以自己从0到1梳理清晰自己的品牌战略。越是依赖外部,越容易踩坑。
品牌战略的落地,首先要求对品牌有一个系统性且深刻的认知。
品牌=用户+心智。
做品牌,就是做生意,是从头到尾端对端的系统工程。
做品牌,不是单点碎片化的定位策划、不是营销广告、不是slogan、不是VI形象升级、不是品牌故事的包装,而是涵盖从用户洞察、品牌资产、产品创新、大单品开发到营销与渠道渗透的整个系统过程。
品牌的终极壁垒,不是单点,而是系统,是品牌体系化效率。
所以我们今天提到品牌,一定要牢记:品牌不是营销、不是广告、不是咨询,而是系统性的企业经营,是系统性大工程。做品牌,既然要做生意渗透、也要心智渗透。要达成这目标,就要构建品牌体系化效率,要把生意底层逻辑因果关系拆清楚,不要仅仅依赖某一个单点,而是各板块要素都及格凑一起效果才好。
品牌体系化效率可参考HBG品牌增长研究院总结的HBG系统品牌六力模型,是体系化的能力,不是单点能力。
战略选择板块的体系化
品牌力板块的体系化
产品力板块的体系化
内容力板块的体系化
渗透力板块的体系化
组织力板块的体系化
正因为品牌是一个端对端的系统工程,不是某一个局部板块的简单组合。因此,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,一定要跳出这些误区,真正理解品牌战略的系统性。
在品牌的落地规划中,品牌战略规划的 BSM 模型中有四大板块。
1.战略洞察
2.战略规划
3.战略落地
4.战略复盘
这四个模块不是凭空拍脑袋的简单决策,而是基于系统性洞察和数据分析的理性推导。要特别注意避免拍脑袋制定战略,因为这种做法大多是短视的,缺乏科学依据。
品牌洞察的五大维度,缺一不可。
1.市场洞察——看清赛道
不是看市场规模,而是看:
增长动力来自哪里?
政策风向指向何方?
技术变革带来什么机会?
价值链在如何重构?
2.用户洞察——读懂人心
不是看用户特征,而是看:
用户的非理性需求是什么?
购买决策的真实路径如何?
使用场景中的痛点在哪?
用户心智切入口在哪里?
3.竞争洞察——知己知彼
不是看竞争对手销量,而是看:
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
他们的软肋在哪里?
他们的战略意图如何?
我们如何差异化?
4.行业洞察——把握规律
不是看行业报告,而是看:
行业生命周期阶段
关键成功要素变化
盈利模式演进方向
颠覆性威胁来源
5.自我洞察——认清自己
不是看财务报表,而是看:
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
资源的独特优势在哪?
文化的适配度如何?
执行的差距有多大?
在完成洞察后,下一步便是战略规划的关键性选择,这里面又包括6大核心问题:
1.品类战略
2.产品战略
3.商业模式战略
4.品牌增长模式
5.用户战略
6.品牌建设模式
这些战略选择是基于之前的深度洞察得出的,而非简单的拍脑袋决策。
有了基本的战略选择后,我们才会涉及所谓的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,所以其顺序是有先后之分的,并非先定一个长远目标,比如今年要做 130 亿,然后再去拆解如何实现,这种做法不可取。
我们要让品牌成为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坚固建筑,而不是像乐高积木那样只是简单拼接。这其实是非常缺乏体系化逻辑,无法串联在一起的。
配资平台股票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